化工与制药包括哪些专业-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目录及专业代码
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》可知,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属于工学门类,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、能源化学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、化工安全工程、涂料工程、精细化工等8个专业,以下是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目录及专业代码一览表,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。
其中特设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,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。
序 号 | 门类 | 专业类 | 专业代码 | 专业名称 | 授予学位 | 修业年限 |
1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1 | 化学工程与工艺 | 工学 | 四年 |
2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2 | 制药工程 | 工学 | 四年 |
3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3T |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| 工学 | 四年 |
4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4T | 能源化学工程 | 工学 | 四年 |
5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5T |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| 工学 | 四年 |
6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6T | 化工安全工程 | 工学 | 四年 |
7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7T | 涂料工程 | 工学 | 四年 |
8 | 工学 | 化工与制药类 | 081308T | 精细化工 | 工学 | 四年 |
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:
制药工程专业简介:
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、生物学、药学(中药学)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,以培养从事药品研发制造,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品种的开发、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。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,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它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,是相近专业的延续,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。
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:
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,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,涉及环境科学、经济、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。
主干课程:传递工程、材料科学基础、循环经济概论、环境科学基础、工业废弃物处置与处理、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、系统工程导论。
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简介:
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。能源化学工程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,之前只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里涵盖过一点,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、对大自然造成较少的伤害。主要研究方向:能源清洁转化、煤化工、石油化工、燃气及天然气工程、环境催化、绿色合成、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。
主干课程:《无机化学》、《分析化学》、《有机化学》、《物理化学》、《化工原理》、《化工设备机械基础》、《工程制图》、《化工仪表》、《煤化学》、《化工热力学》、《化工反应工程》、《化工分离工程》、主要的专业课有、《能源化工工艺学》、《石油及天然气加工工程》、《煤化工洁净技术》、《生物质转化工艺学》、《化工工艺设计》、《化工节能技术》、《化工安全与环境》等。
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简介:
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简介:
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》(教高函〔2018〕4号)公告,我国高校首次开设化工安全工程专业。
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“知工艺、懂安全、精技术、会管理”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,使之能够在化工、能源、冶金、轻工、环保和军工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、技术开发、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、科学研究或安全管理等工作。
涂料工程专业简介:
本专业为教育部新设立的专业。本专业以先进功能材料为专业背景,以涂料工程为特色,以培养优秀工程师为目标。着力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尤其是涂料的设计、合成、制备、涂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,具备涂料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,能在高分子材料尤其是涂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技术服务、工艺设计、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。
主要课程: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分析化学、物理化学、高分子化学、高分子物理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、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、材料加工原理与工程、聚合物加工流变学、涂料工艺学、涂料树脂合成工艺、涂料用溶剂与助剂、涂料生产设备、涂料制造及应用、涂料用颜料与填料、涂料和涂装的安全与环保、涂装工艺及装备、涂料及原材料质量评价等理论课程和涂料相关实践课程。
精细化工专业简介:
培养特色在于专业方向为应用化学领域的精细化工方向,重点为各类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配制。实现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相结合,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,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,培养学生关注新技术发展的意识并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;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初步掌握科技开发的基本方法。
使学生成为表面活性剂、高分子材料助剂、催化剂、涂料与胶粘剂、日用化工等精细化工领域从事工程设计、技术开发、生产管理并有一定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基础扎实、实践能力强、具有创新精神、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。